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  • 地理

    玛纳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,昌吉州最西部,准噶尔盆地南部。地理坐标为东经85°34′至86°43′,北纬43°28′至45°38′。东接呼图壁县、西邻石河子市,南与和静县为界,北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县城玛纳斯镇距石河子市15千米。全县总面积9154.48平方千米,总人口 167012人(2003年)。有汉、哈萨克、维吾尔、回、蒙古族等19个民族。
  邮编:832200 代码:652324 区号:0994 拼音:Manasi Xian
  地势自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,地貌主要分为三大类型:南部山区与丘陵地、中部平原区、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。主要河流有玛纳斯河、塔西河两大水系。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,冬季长而严寒,夏季短而酷热,昼夜温差大。
   史诗《玛纳斯》:与藏族史诗《格萨尔王传》、蒙古族史诗《江格尔》不同,史诗《玛纳斯》并非一个主人公,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。
  《玛纳斯》是柯尔克孜民族的英雄史诗。△史诗《玛纳斯》: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,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北的新疆自治区。《玛纳斯》最初产生于公元9至10世纪,后来在流传过程中,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世世代代的传唱与加工,融进了全民族的智慧,成为富有浓烈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。相传《玛纳斯》的创作并非来自诗人的灵感,而是来自神授,演唱玛纳斯的歌手往往在一梦醒来后,突然间获得背诵百万行史诗的能力。这点常常不为人所信,但酷爱玛纳斯的柯尔克孜人却深信不疑。
 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,是力量、勇敢和智慧的化身。史诗叙述了玛纳斯一家子孙八代人,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,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。史诗共分八部,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史诗的总名称,其余各部又都以该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命名:包括《玛纳斯》、《赛麦台依》、《赛依台克》、《凯乃木》、《赛依特》、《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》、《索木碧莱克》、《奇格台依》。史诗的每一部都独立成章,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,各部又相互衔接,使全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。整部史诗长达21万多行,共2000万字。
  《玛纳斯》的最大特色体现在人物及场景刻画方面。史诗中除了主人公玛纳斯及其子孙之外,还有 100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,既有支持玛纳斯的智慧长者,拥戴玛纳斯的亲密战友,也有凶残成性的卡尔玛克汗王,无耻的叛徒,以及作恶多端的妖魔等等。史诗中有几十个大规模征战场面,不要说各种兵器,光是英雄们的坐骑,毛色就有30多种。

     县名因玛纳斯河而得名。玛纳斯一名,始见于《元史,耶律希亮传》称作“马纳思河”,清《西域图志》作“玛纳斯郭勒”。据《西域水道记》,玛纳斯系蒙古语,意为“巡逻者”,因古代玛纳斯河岸有巡逻土兵而得名。
   汉代为乌贪訾离国。隋为西突厥地,唐隶北庭都护府。宋属高昌回鹘。明属瓦剌。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地。乾隆二十八(1763年)筑绥来堡,三十三年(1768年)置绥来县丞,四十三年(1778年)置绥来县,属迪化州,县治由绥来堡迁康吉城。清光绪十年(1884年)康吉和绥宁二城筑墙连为一体,称绥来城,县治由原康吉移至原绥宁,隶属迪化府。1914年隶迪化道,1943年隶迪化专员公署,1950年属迪化专区。1954年改称玛纳斯县,属乌鲁木齐专区,1958年属昌吉回族自治州。
   2000年,玛纳斯县辖6个镇、3个乡、3个民族乡:玛纳斯镇、北五岔镇、六户地镇、凉州户镇、包家店镇、乐土驿镇、头工乡、广东地乡、兰州湾乡、清水河哈萨克族乡、塔西河哈萨克族乡、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。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:全县总人口170533人,其中:玛纳斯镇 30576人、乐土驿镇 10784人、包家店镇 16360人、凉州户镇 6485人、北五岔镇 7672人、六户地镇 6682人、头工乡 13221人、广东地乡 6137人、兰州湾乡 13160人、清水河哈萨克民族乡 7505人、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 4764人、旱卡滩哈萨克民族乡 4426人、玛纳斯火力电厂虚拟镇 3770人、县园艺场虚拟乡 2790人、兵团新湖农场虚拟乡 36201人。

      ▲地形:玛纳斯县南部为天山山区,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,中部为冲积扇平原。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,坡降为:山区平均50/170,平原区为150/200。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型:南部为天山山区和丘陵地,海拔在650米至5200米之间,是优良的夏牧场;中部为冲积平原区,海拔在350至650之间,是全县的粮产区;北部为沙漠区,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,海拔在280米至400米之间,其沙漠中的湖滨沙地,部分已开垦成农田。〔山脉〕::县境内的山脉属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中段。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,最高峰海拔5222.4米。高山冰川面积2909平方公里,有冰川80多条,其中冰川长3公里的就有5条,是天山第二大冰川区。冰川储水量72亿立方米,是玛纳斯河、塔西河的主要水源地。中山地区系森林草甸区,山体阴坡生长着大量云杉,草类植被茂密,覆盖率达90%,是优良的夏季牧场。
 
     ▲水系:有玛纳斯河、塔西河两大河系。玛纳斯河流经玛纳斯县、沙湾县、石河子市、克拉玛依市,最后注入玛纳斯湖,全长324公里,年径流量12.6亿立方米,流域面积10744平方公里。玛纳斯河主要支流有芦草沟、大白杨沟、呼斯台郭勒、哈熊沟和清水河,汇水面积5156平方公里,灌溉面积为309万亩。塔西河全长100公里,年均径流量为2.33亿立方米,灌溉面积16.14万亩。
 
     ▲沙漠:境内的沙漠属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。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共4.8万平方公里,是我国最大的固定、半固定沙漠。其在县境内的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,约占沙漠总面积的10%。
 
     ▲气候:玛纳斯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。具有冬季严寒,夏季酷热,日照充足,干旱少雨等特点。年平均气温7.2℃,最热月(七月)平均气温24.4℃,最冷月(一月)平均气温-18.4℃,极端最高气温39.6℃,极端最低气温-37.4℃。:全年无霜期165-172天,最长达190天。年平均降水量173.3毫米,最大年份251.1毫米,最大日降水量34.5毫米。年均降雪量74.4毫米,占全年降水量的27%。积雪深度约15-25厘米,最大年降雪量深度33厘米。全年多东风,在6-7月转为西风,平均风速2.5米/秒,最大风速20米/秒。
 
    ▲土壤:玛纳斯县的土壤共分7个类型,即灌淤土、潮土、灰漠土、栗钙土、棕钙土、风沙土、盐土。七个土壤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:灌淤土,在全县灌溉农区均有分布,是玛纳斯的基本农田,面积达236227亩。潮土,分布于玛纳斯县中部冲积扇北缘与河漫滩等地形低洼处,当地群众称之为“下潮地”。灰漠土,主要分布在玛纳斯河、塔西河两河冲积扇中部和上部。栗钙土、棕钙土,是半干旱草原地区形成的热带性土壤,分布在县南部前山丘陵地区,其中前山丘陵地区的南半部主要为栗钙土。风沙土,分布于北五岔乡、六户地乡北部及准噶尔盆地的腹地,属于古玛纳斯盆地的一部分。盐土,是玛纳斯县平原地区分布最广的荒地土壤,常与耕作土壤形成复区,面积为392832.5亩。
 
    物产资源
   △矿产资源:有煤、黄铁、铜、银、黄金、铂、碧玉、冰洲石、石灰石、石英、长石、紫砂土、盐等。初步探明,煤储量9亿吨,焦煤8592吨,黄铁矿33.65万吨,紫砂土60.09万吨,盐1万吨,铜1000吨,砷3000吨。碧玉,在清乾隆年间就有开采,闻名全国。其黄金生产居全州之首。
 
    △生物资源:野生动物有雪豹、熊、野驴、狼、跑鹿、黄羊、野猪、野兔、狐狸、旱獭、松鼠、雪鸡、鹰、班鸠、等数10种??,平原区189种。珠茅蓼、野葱、水芹菜、荠菜等可作蔬菜食用;乌头、狼毒、大戟、白头翁等可制农药;蔷薇、白榆等可炼胶;荨麻、冰草、独话、柴胡、小叶薄荷可提取芳香油。历史上,玛纳斯是西北地区三大药材集散地之一,所产贝母为大宗,产量多,质量好,远销国内外。黄芪品种多,分布广。常用及名贵药材有甘草、大荔子、锁阳、红花、大云、鹿茸等。每年收购药材约50个品种,3万公斤左右。
 
    △全县林木品种有104种。主要有杨柳科、榆科、杉科、藜科、柽柳科、蔷薇科、忍冬科等种类。
 
 
   文物胜迹
   △玛纳斯破城子遗址::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处。据《中国名胜辞典》记载,为唐朝所建,毁于清代初。遗址内有许多铜、铁、石、陶器制品。出土的陶器中,有的完整无损。近几年来,遗址遭到严重破坏,即将夷为平地。塔西河古堡遗址::位于县城东十六公里。相传为唐朝建的城。毁于清初。遗址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。1965年尚存残垣断壁200余米。现仅存一座6米高的烽燧,居故城东门。
 
   △塔西河破城子遗址::位于县城东16公里。占地面积4.5万平方米。有东西二门,东门50米处有一座4米见方的烽燧,高6米。清代,此地曾居住百姓百余户,为千总领地。史籍中有“小北京”之称。毁于清同治年间。西营古城群遗址::位于县城北60余公里处。这里共建有城堡4座,即马桥城、西营城、东古城、野马城,均为清同治三年(1864年)以后所建。系赵兴体率民团,为抗击沙俄与阿古柏侵略者所建。
 
   △大疙瘩:位于县城西约1公里处。系古代接送官亭。土埠高10米。旧时,土埠上筑有庙宇。玛纳斯县有句“凤凰城”的谚语,大疙瘩谓凤凰之首。陕西会馆::坐落在县医院院内。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(1893年),建筑面积275平方米。会馆长25米,宽11米,高7米,砖木结构,庙宇模式。其造型美观,前檐及室内墙壁上饰有壁画、图案等。“文化革命”中,该馆遭到破坏,墙饰无存。